-
解放初期上海码头的反霸斗争
2025-06-13 11:28:56 1958世界杯
然而,对帮会流氓恶霸和各类犯罪分子来说,宽大政策不仅没有使他们警醒,反而令他们产生错觉,得出错误的结论。他们把人民政府的宽大视为软弱可欺,竟然狂妄地将公安局、法院称为“公安店”、“司法旅馆”。活跃在地区街道里弄的恶霸大多是流氓恶棍出身,依靠帮会势力或自结帮会,在地方上称王称霸,表现极为恶劣。例如,黄浦区的郑家木桥是瘪三的集中地区和流氓霸占的“天下”;虹口区头霸弄,被称为“老虎弄”,云集着“霸联队”、“望夜公司”、“三十六股党”等流氓组织;普陀区药水弄石灰窑,盗匪、流氓成群,有“小梁山”之称,周围居民表示“宁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窑”。解放后,这些人仍不思悔改,照样发“秋风帖子”,收“年费”、“节费”、“月费”、“保护费”,连走路也依旧横冲直撞,居民见到他们必须恭敬避让,否则遭到谩骂殴打。行业中恶霸依然我行我素,当时清道工、清粪工、三轮车工人中都有霸头。他们收徒结党,欺诈工友,勒索钱财,包揽生意,侮辱妇女。工厂企业的恶霸同残余“工特”联为一体,制造谣言,拉拢落后工人,破坏机器、生产。在各类恶霸中,码头恶霸倚仗封建把持制度自成一系。
码头工人的悲惨生活
解放前的洋商、码头老板,依仗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操纵垄断上海码头的业务,横行霸道,榨取码头工人的血汗。他们为便于管理和剥削,都雇有买办(就是洋老板的代理人),买办在码头上设立华账房,有的还有二买办、三买办,并雇用一些办事人员。洋老板给买办较优厚的薪金。买办为了效劳主子和压榨码头工人,又多与封建势力相勾结,多数的买办兼充码头大包工头,剥削手段极其残忍。
包工头在码头上组织各种流氓帮会团体,多如牛毛,名目繁多,诸如三十六股党、五虎一豹、九条龙、十三太保等。有的包工头利用乡土观念,按不同籍贯与地区,组成苏北帮、湖北帮、宁波帮等,各占一方,称王称霸,残酷地压迫与剥削工人。包工头中不仅有其黑社会势力为后台,且很多亦是帝国主义走狗,有的还充当国民党特务,有的勾结反动军警。各种反动势力,互相勾结,盘根错节,对码头实行血腥统治。公和祥码头包工头张志发,手拿藤条,监视工人行动,稍不顺眼,开口就骂,举手就打。他手上戴有一只一两多重的金戒指,打在工人脸上,皮破肉绽,血流满面。新华码头包工头吴启良有“三打”:一是工人看见他不打招呼要打;二是工人在装卸时脚步走慢了要打;三是工人下工领工钱时他寻找借口打,工人被打跑了,工资就归他所有。有的包工头还疯狂地公开叫嚷“老子有钱,打死几个工人有什么了不起”。苏州河码头仓库包工头夏金山,绰号为“总司令”,手段毒辣,打死打伤过20多个工人。包工头有时还利用帮派行会思想,煽动工人为争夺码头地盘进行械斗,造成流血事件。
码头工人终日辛勤劳动,流血流汗,而每天得到的工钱却很微薄,最多只有两三成,有的甚至拿不到一成。以1937年黄浦码头装卸一批烟叶筒为例,两个工人合运一筒,每筒人工费三元七角,日商老板扣除三元三角二分,买办扣除二角三分,包工头再扣七分,到两个工人手里只有八分钱,仅占全部人工费的2.8%。工人们愤怒地说:“把头,把头,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包工头们不劳而获,搜刮工人的血汗钱,日积月累,个个都发了大财。如开滦码头包工头张锡华、韦成纪都成了百万富翁。招商局第三码头大包头鲍朝云,抗战胜利后承包招商局第三码头的装卸业务,不久就开设了三家煤球厂,建造了三幢三层楼的洋房。
解放前夕,上海港码头工人约有2万人,大体分为杠棒、肩运、堆装、轮船装卸等几个工种,码头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差,收入微薄。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码头工人晚上大多露宿街头。外滩有条“元芳弄”,过去叫做“穷汉窝”,每夜都挤满了码头工人。金陵东路两旁的骑楼下面也是人满为患。一到冬天则到公共厕所过夜,挤不下仍露宿在街头。每次寒潮侵袭,都有人被冻死。
恶劣的劳动条件和苦难的生活,严重摧残了码头工人的身体健康。常见的职业病有胃病、气管炎、气喘、高血压、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小肠气等。有的工人同时患有几种病,以致病情恶化。黄浦码头有个叫洪大的工人,年轻时一人能背两包大米或十袋面粉,过了四十岁,连一包大米也背不动,被包工头赶出码头,冻死在外。码头工人如因事故致残,生活更为凄惨。当时,码头上流传着一首歌谣:“肩膀上压竹头,背上挨拳头,做工拿零头,吃的是野菜头,穿的是破布头,腰上束草绳头,晚上睡在大街头,身上盖麻袋头,苦难日子没尽头,不砸烂旧社会,永远不出头。”这是码头工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旧社会,对包工头的愤怒控诉。
全面开展反霸斗争
上海解放后,广大码头工人翻身作了主人。为了把码头工人联合起来,1949年5月28日,成立码头工会筹备委员会。在筹建基层工会中,由于封建把头势力的从中破坏,工作难以开展。从对虹口区几个基层单位1311名码头工人的调查情况来看,工人出身的占总数的62%,成分不纯的占总数的38%,其中有大包工头19人,二包头60人,三包头38人,小领班等56人,和平军32人,散兵游勇160人,流亡地主15人,护工队88人,还乡团骨干13人,由于队伍不纯,故在筹建基层工会时,让一些巧言变色者,利用同包工头的帮会关系,混入了工会组织,并窃取了领导权。
刚刚解放的上海,生产处在恢复时期,帝国主义又采取破坏封锁政策,运输工作相应减少,影响到码头工人的收入,一些钻在工人队伍中的包工头、特务伺机煽动工人游行请愿,挑起工人间的殴斗。某些因受封建帮派行会思想影响的码头工人,易受欺骗而被利用。包工头们不甘心覆灭,煽风点火,匪特则乘机捣乱,反动气焰嚣张。如码头工人在领取工会发的救济米时,包工头就造谣说:“谁要是领了救济米,就要被送到东北去开荒。”太古码头包工头威胁工人说:“谁要是参加工会,与工会干部接触,当心国民党回来杀你的头。”又如武装匪特包工头竟然打着 “码头工会整理委员会”的招牌,在门口安设持枪站岗的,妄图操纵各区工会,公开对抗。太古码头轮船装卸的包工头煽动工人,把工会干部打伤,并以罢工要挟,不准公司接管业务。据统计,1949年底至1951年6月止,发生大小殴斗事件4000多件,威胁、侮辱打骂公司、工会干部的有80多件。
针对上述情况,党和政府认为:城市封建把头、帮会头子和特务三位一体,构成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封建统治的下层基础和国民党特务的外围。解放后,这些封建残余势力仍然控制、剥削、威胁着人民,并且发挥着反动影响,而人民政权的下层基础却极不稳固,甚至毫无基础,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扫除分散隐蔽的敌人,粉碎反动下层基础。为打击恶霸、匪特的嚣张气焰,彻底改变码头面貌,人民政府着手反霸运动的准备。1950年4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1950年3月24日政务院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废除各地码头搬运事业中封建把持制度的暂行处理办法》。中共上海市委迅即抽调市公安局30余名干部,赴北京全国总工会学习中央政务院文件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天津市的反霸经验。5月15日,他们学习讨论,着手制订反霸计划与报告。8月24日,成立了搬运公司。10月,撤销搬运工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搬运工会和中共搬运党组。搬运公司与搬运工会在有关各区设立办事处、管理机构与区工会组织。搬运工会还设立了反霸材料组,市委派了七八名干部协助工作。搬运系统还建立了2个肃反委员会、26个审查委员会。
在建立反霸组织的同时,分两个阶段着手人员、材料的准备工作。第一阶段是培训骨干,从各基层工会中抽调成分好、觉悟高的工人,组织短期学习训练班,学习中央反霸文件、政策,明确开展反霸的方法及具体的步骤。训练班办了7期,培养了大批反霸骨干力量。第二阶段,则是反霸骨干回到基层,启发教育广大码头工人,发动码头工人与霸头、特务作斗争,揭发罪行,收集证据。检举材料由各区核转,送交搬运工会材料组。经过分析、整理、核实后,较全面地摸清和掌握了包工头、特务的具体罪行。
反霸运动经过思想、组织、材料等充分准备后全面展开。对那些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包工头,在报请上海市群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批准后,相继在沪南体育场、公和祥码头、黄浦码头、浦东其昌栈码头召开千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公审大会。会上,由政府政法部门宣布罪状,当场予以逮捕。公审大会使码头恶霸胆战心惊,也使广大工人群众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并大大地鼓舞了斗志。
码头出现新气象
反霸运动中,镇压了那些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恶霸,打击了反动残余势力的嚣张气焰,摧毁了封建把持的堡垒。对认罪态度好,坦白交代彻底,又能揭发检举别人的,酌情减刑或在劳动中改造教育,从宽处理,给予悔过自新的机会。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又吸取了各地经验,工作中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使反霸斗争取得很大胜利。据1951年6月底的统计,通过镇反和反霸斗争,逮捕了码头上的包工头和反革命分子486人,处决36人,接受群众监督改造劳动的有614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把持制度土崩瓦解,广大码头工人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才能真正翻身当家作主人。反霸斗争的胜利,使广大码头工人扬眉吐气,激发了无比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支援抗美援朝,工人们纷纷签订爱国公约,每人每月捐献一至两天的工资,全体搬运工人的捐献金额达30亿元。搬运工人积极报名参加支前的有65人,报名参加人民警察的有1923人,参加公安部队的有203人。
反霸斗争也极大提高了广大码头工人政治觉悟,解放前码头上那些敲诈勒索、偷窃成风等陋规恶习被一扫而光。码头工人以主人翁态度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他们爱护公物,轻装轻卸,搬运米包时,自动放弃使用手钩,还随身带着针线包,缝补破袋,运输效率也大为提高。台风季节,工人们昼夜坚守岗位,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上海码头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系上海市公安局指挥部档案处工作人员。田春玲编辑,工作邮箱:tiancl@thepaper.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