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APP简评# 51用车 —— 上下班拼车市场
2025-05-25 21:35:32 今晚世界杯
周末在地铁口遇到51用车的地推人员在散发A5双面印刷宣传单。A面突出显示的是“1元坐宝马,不再挤地铁”,B面突出显示的是“车主招募,最高每月多得¥5000”。
看上去似乎是一款顺风车拼车应用。好奇心作祟,再加上经常在回龙观地区看到另一款拼车APP(哈罗出行)在运营社区公交、和长线大巴。蛮有趣的,也试着从0开始体验这款APP。
关于51用车简介
从宣传单看,用车方的痛点似乎是:
公交车不好挤
地铁价比较高
出租车打不到
上下班很无聊
车主的似乎是:
路途无聊
额外收入
从官网 了解到:
产品愿景为“一路有你,快乐出行”,并且已经发布了Android、 iOS两个平台的产品。
平台为解决信任问题做出的努力: 车主实名认证+保险+价格透明+强制评价机制
乘客版宣传语:“上下班出行 结识同路人 一对一搭乘”
车主版宣传语:“分享座位 平摊油费 认识朋友”
用户证言:不用挤地铁 高跟鞋随心出行 约到顺路车 旅途畅聊
(乘客端)产品使用流程:
乘客使用乘客端填写搭乘邀约(出发点、下车点、出发时间、留言)-> 选择车型及对应的价格 ->推送给合适的车主 -> 车主选择并接单 → 乘客根据车主以及车的部分信息来决定是否付款搭乘 → 付款完成后车主和乘客可以进行沟通联络 → 搭乘完毕以后乘客对车主进行评价,同时对话框关闭 → 此单结束。
产品定位
都市白领的上下班出行难问题,一种分享、环保的出行方式;
乘客需求表现
每天早上都要排队进站、挤地铁。幸福感弱爆了。可没有车,只能这样子。
今天周四了,车被限号。哎,无比苦恼的挤上了公交地铁。
开车心好累(堵车、提心吊胆),但是又非常不愿意公交上下班。
想利用上下班花费的2小时来学习,可开车根本没工夫,公交地铁又挤得没心情。
公交出行在路上花的时间太多了,想省下一些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下班后公交都停运了,只能打黑车回家。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可担心堵在路上,每次都七八点就出门了,有车的幸福感也好弱,但又不愿挤公交地铁,只好继续开车上下班
车主需求表现
避免一个人开车劳累
养车开销很大,希望有人能分担一部分开销
结识更多的人
乘客目标用户 及 关键词
上班族( 安全 方便 准时 便宜 舒适 自由)
车主目标用户 及 关键词
有车一族,且有一定的空座( 安全 方便 准时 自由)
用户目标(乘客端)
安全性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车辆安全、意外情况的处理)
发布信息比较方便 (起点、终点、乘车时间、其他需求)
价格比较透明、收费合理、支付方便、时间自由(是否额外收费,计算方式、价格收费)
反馈及时
旅途服务好
用户目标(车主端)
安全性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车辆安全、意外情况的处理)
发布信息比较方便(起点、终点、上下班出发时间、车辆信息)
价格合理(可以分担一部分油钱)
反馈及时
收账透明、方便
产品功能需求(乘客端)
信息发布与修改(时间设置、地点设置、车型及服务价格选择、备注信息设置)
个人信息完善(头像、称呼、联系方式、性别、年龄、职业、密码等)
通知及管理(优惠券、发单、评价)
服务评价
路线匹配及推送
产品功能需求(车主端)
信息发布与修改(时间设置、地点设置、车型及颜色设置、车牌设置、备注信息设置)
个人信息完善(头像、称呼、联系方式、性别、年龄、职业、密码等)
收益查询与提现管理
用车请求管理
订单管理
评价管理
路线匹配及推送
亮点
乘客端与车主端为同一个客户端,且切换方便
糟点
覆盖面较小,冷启动困难
场景比较受限
脑洞(因未实际体验产品,因此一些脑洞还请忽略)
飞单问题,从APP中似乎未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用户使用粘性。
双向选择的问题(车主及乘客的评论及评级互相可见)
隐私问题(隐私控制是否可以更为个性化)
可以发展为弱社交平台、弱快递平台、专车平台等(目前拼车的使用场景受限程度比较高)
个人难以理解上下班出行需要考虑的问题
安全成本
时间成本
价格成本
舒适度
便利度
产品核心点/难点:
双方信任度
双向匹配效率
场景丰富度
用户黏度
冷启动:
乘客端促销拉新(5毛上下班、1元上下班)
车主端各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