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群:历史会淘汰不应该的

2025-06-29 09:14:27 2014德国世界杯

《杂话建筑》 张克群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乡:高中时父亲希望您学外语,但梁先生劝您学建筑,父亲对这件事怎么看?

张克群:我爸妈从来不干涉我做的决定,包括找对象。我找的第一个(丈夫)爸妈十分的不同意,但忍着没说什么。好多家长老忘了自己小时候也撒谎、尿炕,一抹脸儿圣人一样地指责孩子,不让孩子早恋。我当年还早恋呢,没权利管孩子。

书乡:高晓松说您会“琴棋书画”,能具体讲讲吗?

张克群:小时候我爸给订了一种杂志,叫《知识就是力量》,是苏联的一种杂志翻译过来的,我就把每次的杂志里的画剪下来订在一起。我爸妈每次出国交流回来没像科学家似的带一堆仪器,反倒带很多古典唱片。晚上吃完饭就听唱片。钢琴和小提琴倒是他们逼我学的,我老逃学,也没学好,中学学校有乐队,我吹黑管,一直吹到大学乐团。

书乡:如今很多人对“梁陈方案”进行探讨,对于拆古城十分惋惜,您跟梁思成先生探讨过吗?

张克群:我觉得这个方案不现实,抗美援朝战争刚打完,哪有钱啊。拆城墙是有点不应该,但梁先生那个新北京的方案行不通。放着天安门做中轴线不用,他们说方案的时候表达得也不好,弄一个平面图就给上边看,人家一看,什么呀这是,好赖画一个三维图,这样怎么打动人家。我没跟他私下讨论过这事,自从我当了他学生,称呼从“梁伯伯”变成“梁先生”,反而交流少了。有人说跟国外的城市比,北京刚建好的时候只有100万人,好多情况和国外根本没有可比性。

书乡:梁先生当时开的课是“中国建筑史”吧,听说讲了半学期就不讲了,是生病了吗?

张克群:哪是生病啊,他是生气。当时批判他。梁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对古建筑是真的热爱,但有点过头。批判他的时候说他满世界做大屋顶,大屋顶是极其费钱的。外国建筑为什么老变?中国建筑为什么变化慢?建筑材料决定建筑形式。中国古代几乎没有工业,祖冲之、郭守敬这样的科学家没有李白、杜甫名气大。以前我去参观郭守敬纪念馆,其它的地方都好几块钱门票,那地方五分钱一张,里边还没有人。

书乡:现在很多人怀念过去的北京城,怀念四合院,您的想法恰恰相反,认为只需保留一部分四合院?

张克群:我外婆住在四合院,每年过年去外婆家,她家就是那种特别规矩的大门、二门、垂花门,门里边还有个木头的影壁,我们小时候老在影壁后边藏猫猫玩。四合院没有浴室和厕所是最痛苦的,安装电暖器也要有很厚的保温层,在用电低峰开,早上七点再关,余温能保持很久。那些嚷嚷保护四合院的人都不住四合院。我们需要的是内在现代化还是外在现代化?历史会淘汰那些不应该的,留下那些应该的。痛心疾首有什么用啊?国家总要成长,变化也未必就是坏事。何况已经拆了,说也没用,以后好好保护就完了。

书乡:讲讲您和黄二陶先生“迟到的爱情”故事吧。

张克群:我和我老公从小就认识,他长得很帅,平时一吵架,想想,长这么好看,算了,不生气了。小学时他是特别安静特别乖的小男孩,我反而挺闹腾,老师为了让我没茬找人说话,就把我旁边的桌子空着。他是后转学来的,就坐我旁边了。有一次我上课偷偷吃糖,也塞他手里一颗,他不敢吃,就这么攥着。下课了我问糖呢?一看,化了。我回家跟我妈说,我们班来了一个男生,特别老实可爱,等长大了我要跟他结婚。

后来真长大了,就把这茬忘了,跟别人谈恋爱去了。我俩都在清华附小、清华附中,大学又都是清华,他在冶金系,他不追我,我俩就没成。后来他妹妹有一次到我家,问我,你怎么一个人过啊,我说离婚了。她说,我哥在美国,也离了。这样我们就开始打电话,打了九个月的越洋电话,每天中午12点他那边晚上8点,我连厕所都不敢上,就为了等他的电话。2003年,他说要不你过来吧,我就到了美国。我和我老公商量好了,将来要是他先死,我就回北京来生活,我父母的骨灰都在清华园的荷花池里呢,我们家是这个规矩,绝不建墓地。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