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百度比肩 现狂蹭AICG热点 宜搜能靠“网文”上市吗?

2025-10-20 22:23:20 2014德国世界杯

文章要点:

l 宜搜在小说APP上的营收更多来自包含广告的免费阅读模式,需要依靠APP中稳定的注册用户数,通过广告客户实现盈利。

l 宜搜自己并不生产小说,宜搜与多名第三方内容提供商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买断模式或分成模式提供文学内容,旗下宜搜系列阅读App通过API访问各大原创内容提供商的文学资源。

l 宜搜科技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在向联交所提交申请后,必须向中国证监会办理备案手续,并获得中国证监会有关批准。但截至发稿前,中国证监会暂未披露宜搜科技的备案信息。

近期,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搜科技”或“宜搜”)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于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银国际。

新三板摘牌 转战科创板

成立于2005年的宜搜科技已经算是老牌的互联网企业了,依靠移动搜索引擎起家,巅峰时期在移动搜索领域比肩百度谷歌。易观数据显示,2010年二季度,在移动搜索领域市场率排在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百度34.33%、宜搜16.91%和谷歌12.29%。

好景不长,2012年底,宜搜却突然终止了“移动顶告”产品拓展,不再发放新的代理资格,而是将重心迁移向移动搜索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多家代理商失踪,遭到多名投资维权。

也由此开始,宜搜转向数字阅读行业,在2013年推出旗舰产品宜搜小说App。

期间,宜搜科技曾在多个资本市场上踱步,2014年曾冲刺纽交所,2017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9年6月终止挂牌。

招股书中称,在新三板摘牌是为了进军更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同年宜搜转战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考虑到自身业务与科创板的适配度,在2020年自愿撤回。

多数收入靠广告

目前,宜搜旗下主打宜搜系列阅读APP、宜搜H5页面以及智能广告平台易推。

宜搜小说APP,喜爱读网文的或许不陌生。据招股书中的易观数据,宜搜小说App于2021年的平均月度活跃数(MAU)为1840万人,在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的十大APP中人均每日使用时长98.0分钟,排名第四。截至2022年9月30日,宜搜系列阅读App累计注册用户人数4400万人。

宜搜小说APP给宜搜带来较为可观的收入,于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分别占到宜搜各期收入的45.2%、50.4%以及53.2%,收入分别为1.85亿元(人民币,下同)、2.18亿元及1.77亿元。收入占比逐渐逐渐扩大。

但细分数字阅读推荐收入模式来看,宜搜在小说APP上的营收更多来自包含广告的免费阅读模式。也就是说,需要依靠APP中稳定的注册用户数,通过广告客户实现盈利。

报告期内,包含广告的免费阅读收益模式占到总收入的31.8%、42.9%及47%,而付费阅读仅为13.4%、7.4%及6.2%,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宜搜其付费阅读的收费模式主要分为按章节购买和按月度、季度年度购买会员。同期,月度付费人数分别为11.45万人、6.84万人及4.45万人,月付费人数占月活跃人数的0.5%、0.3%及0.2%。招股书中称,月度付费人数有所减少,主要由于免费数字阅读模式在用户规模增长方面较付费数字阅读模式更迅速;在中国数字阅读行业,付费用户人数已相应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宜搜自己并不生产小说,这一点宜搜并不忌讳地在招股书中表明了出来。宜搜与多名第三方内容提供商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买断模式或分成模式提供文学内容,旗下宜搜系列阅读App通过API访问各大原创内容提供商的文学资源。在分成模式下,宜搜在直接向用户收取访问来自原创内容提供商的网络文学内容的费用后,按比例与该等原创内容提供商分享收入。

这意味着未来如果失去了第三方原创内容的供应,那么宜搜小说APP的运营可能难以为继。

另一占收入比重的数字营销服务也主要通过广告实现盈利。同期占到总收入的37.4%、46.5及44.6%,宜搜通过专有广告平台——易推,收集及记录广告客户的广告投放需求,分析媒体渠道提供的广告位,并结合并通过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对用户分析,以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广告渠道及广告位。

在如今互联网流量的日益趋向稀释的背景下,依靠广告营销收入的宜搜需要面临行业整合的下行风险。

广告支出狂撒3个亿

宜搜收入暂且看起来还不错,但盈利能力堪忧。总体的毛利率在50%左右,报告期内公司溢利仅为3130.5万元、5001.1万元及3000万元。盈利增长较为疲软。

支出方面,宜搜在广告开支上毫不吝惜。报告期内,宜搜在广告开支上花费1.08亿元、8881.6万元及9311.3万元,而在研发支出上仅为5400万元、5100万元及2870万元。

过多的广告开支或许造就了宜搜现在现金流的恶化。现金及结余从2020年底的2个亿,直降至截至2022年止九个月的不足1个亿。

赴港上市再添政策风险

然而,除了业务、财务需要引起警惕外,赴境外上市新政策的出台也需要多留意,宜搜是近期向港交所递表的中明确仍需要向证监会备案的企业。

宜搜科技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在向联交所提交申请后,必须向中国证监会办理备案手续,并获得中国证监会有关批准。

起因是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3月31日起施行。同时发布了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管理安排的通知,要求办法施行之日,已在境外提交有效的境外发行上市申请、未获境外监管机构或者境外证券交易所同意的境内企业,可以合理安排提交备案申请的时点,并应在境外发行上市前完成备案。

但同时招股书中称,无须按照办法就履行相关备案或信息申报程序,但将按照办法生效后适用相关要求履行备案程序或信息申报程序。中国证监会于收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申请文件后,预计将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审查,备案结果将在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上公布。

截至发稿前中国证监会暂未披露宜搜科技的备案信息,港交所也亦未通过宜搜科技的聆讯。

如果宜搜科技想要通过港交所的聆讯,是否意味着应先在中国证监会完成备案?

针对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新办法,港交所于2月24日发布咨询文件,拟对《上市规则》将作相应修订:将删除《上市规则》第19A.22A条,同时《上市规则》第九章增设条文16,规定如新申请人须就其于联交所申请上市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则新申请人(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司法权区注册成立)须在预期的聆讯审批日期至少足4个营业日之前提交由中国证监会发出的确认新申请人完成中国备案程序的通知书。

一般而言,从递表到通过聆讯的的时间周期一般是3-6个月,该咨询文件咨询期限于3月24日结束,截至发稿前港交所暂未正式发布对《上市规则》的修改,意味着宜搜仍有一定的时间准备。

虽然已经于3月31号之前已经递表,且没有通过聆讯的这类企业,不要求立即备案,但德恒深圳李忠轩律师认为,建议要相关中介要配合发行人,尽快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备案,不然可能会影响最后的上市时点。如果境内的备案迟迟没有最终拿到,而境外已经到了要上市的时点,那么上市可能要拖延。

此次宜搜站在港交所的门前,宜搜期望募资提升人工智能推荐引擎方面的技术能力,打造AIGC基本技术基础,推出相关内容场景,甚至是探索文学相关数字阅读和NFT。

但AIGC能与网文阅读擦出什么火花?投资者是否买单?一切要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作者:Rocky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