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3家增持回购专项贷款简要回顾 原来以为增持贷回购贷落地还需要花点时间的,谁知道上周五央行新公告发布之后,周末23家上市公司随即发出了回应的公告。我就把...

2025-07-02 12:09:42 今晚世界杯

来源:雪球App,作者: 新流视界,(https://xueqiu.com/7014235084/309138050)

原来以为增持贷回购贷落地还需要花点时间的,谁知道上周五央行新公告发布之后,周末23家上市公司随即发出了回应的公告。我就把这第一批23家的公告拉出来仔细看了一遍,做个简要的总结。

根据首批公告的23家上市公司数据看:

1、民企12家,央企9家,国资控股2家;在这23家企业中,中国石化既增持又回购,并且均获得了中国银行的支持。剩余的22家企业中,

增持的企业6家,民企3家,央企3家;

回购的企业16家,民企9家,央企5家,国资控股2家。

2、首批23家中有确定结果的22家,1家民企(威迈斯SH:688612)并未拿到具有实质效力的材料,根据公告,其与招商银行处于双方具有合作意向的阶段。当然在招商银行的PR稿中,将威迈斯作为案例放出来了。

(from:招商银行PR稿)

3、23家企业中,10家是本来就有增持回购计划的,剩余的13家是在央行发布增持回购贷政策之后才发布增持与回购计划的,这13家中有8家是央企,并且这8家中有5家是回购计划,因为需要经过股东大会审批,这些回购计划还没生效。另有1家民企东芯股份是在原回购计划完成后追加新一轮回购计划;

4、从第一轮入选的企业看,似乎市值、是否盈利、所在产业以及股息率都不影响进入专项名单。

企业以及对应专项贷款情况请见末尾图片。

关注贷款本身:

1、本轮允许提供专项贷款的总共有21家,目前仅有四大行与招行、中信共计6家交出首轮的作业;

地位特殊的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还没找到项目;

6大行里,前4大行多少都能有项目出来交作业了,但是剩下的交行跟邮储什么情况了还不知道;

股份制行里,央企下属的3家中:

招行搞定项目主要依靠自己的兄弟公司;

中信银行虽然兄弟公司众多,但搞定的客户都是外部的;

光大银行兄弟公司也很多,但是首轮里面没有它的项目。

剩下的非央企下属的股份制行中,兴业银行是出营销计划最积极,但是首轮名单里面没有它。当然啦,不是部属央企的下属银行,如果不需要向央行交代什么的话,似乎不积极点可能也没啥大不了的。

具体情况如下:

①工行搞定3家,1家在北京,2家在安徽;全部是民企回购,贷款额度上限合计7.2亿;

②建行搞定4家,1家在广东,3家在山东;增持回购各2家,贷款额度上限合计7.99亿;

③农行搞定1家,在广东,即温氏股份的回购,额度上限为10亿;

④中行搞定6家,分别是中石化的增持与回购(中总行)、中国远洋集团旗下4家公司的增持与回购(上海分行)以及东芯股份的增持(苏州),额度上限超38亿;

⑤招行搞定5家,其中4家是其招商局的兄弟公司,3家增持1家回购,额度上限超18亿。剩余1家威迈斯仅仅是银企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⑥中信搞定3家,牧原股份(河南)嘉化能源(浙江)与迈为股份(苏州),全部为回购,额度25亿。

2、贷款产品

(1)提供的贷款产品品类

按照央行《通知》,增持回购的贷款产品是:“设立专门的贷款产品”。

实际落地下来,从银企双方签署的合同看:

①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提供的是增持/回购专门合同;

②农业银行提供的是流动资金借款合同;

③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提供的贷款产品名称不明。

(2)贷款期限,已经披露的全部都是12个月,与央行的再贷款期限一致;

(3)贷款利率,已经披露的全部都是2.25%;

(4)贷款比率,

①工商银行,贷款金额均不能覆盖最低增持回购计划金额,贷款比率上限区间33.33%-84%,是所有银行里面最低的;

②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普遍贴着增持回购计划的上限提供,即大部分可以100%提供;

③农业银行,仅有一家温氏股份,温氏计划回购9-18亿,农行提供10亿,覆盖了计划下限;

(5)贷款额度来源,貌似中国银行的是在现有授信额度外重新批的额度,其他的银行看不出来。

(6)担保要求大部分未披露,有披露的为信用方式。

简评:

1、明显看得出来第一批的增持回购专项贷款都是匆忙出炉的:

①中行、招行以及建行与广电计量的合作,都显示银行并没完全准备好贷款产品,授信与贷款审批流程没走完,贷款合同给不出,只能先给《合作协议》+《贷款承诺函》。

《贷款承诺函》这种东西平时在国内可不常见,如果不是银行着急出成绩,恐怕根本不会给这东西的。之所以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先把事情定下来,具体细节再讨论;

②农行给出的都不是专门的贷款产品,直接用流贷合同+《贷款承诺函》;

③部分企业赶鸭子上架,急匆匆地给出增持回购计划的,几家央企甚至专项贷款合同都签署了,但是回购计划还没能生效。

可以讲第一批名单是部分央企与银行为了向上表态交差而推出的,并且这第一批虽然已经发过公告了,但是等银行实际把贷款放出来给到企业,还要花一些时间处理的。至于更成熟的增持回购贷款方案还要再等等。

另外21家银行理论上需要给央行说法,央企控制的上市公司需要向自己的上级表态,所以增持回购一定还会继续的,至少央企控制的上市公司一定还会有,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就难说了。

2、(个人谬论)增持回购专项贷款可能并没有那么香

虽然贷款利率很低只有2.25%,但是这个这个贷款只能专项使用,期限短。如果不是对资金需求强烈(成本与额度两方面)或者对市值管理有强烈需求的公司(监管希望是能强烈的),这种贷款多少是有些鸡肋的。

另外我不确定低利率贷款是不是有不良诱导。有的企业资金本来就很紧张的,比如山鹰国际,这次出了增持回购政策之后,还扩大了原本的增持回购计划额度,这就把公司的资金缺口变大了,不好听的话我就不说了(如果山鹰国际有可转债方面的考虑,那就是一笔精明的账了,是不是真的划算事后再说)。

第一轮企业所属行业、市值、当前股息率等信息请见图表(单位:亿):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雪球、wind)

$工商银行(SH601398)$ $建设银行(SH601939)$$牧原股份(SZ002714)$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